於2021年6月25日由Alice Chan發佈
「抄舊作新」是財經翻譯的常用手法,尤其針對高度重複的上市文件,以過往的文件作為藍本,將兩者重複之處隻字不漏全抄到新的譯文中。
在繁忙得不可開交的年報期,「抄舊作新」是翻譯員在追趕死線時不可或缺的常用手段。好處有四,其一是在處理大量翻譯文本時,只需將新舊文本作出比對,就能瞬間便捷地重用所有重複性高的部分或章節,當中只需略為更新數字、名稱或少量資料,這樣就能大大提高週轉時間。
其二是,翻譯員無需再費神逐字處理重複的內容,工序節省能舒緩工作量,人手分配亦可相應調減。其三是,時間和人力上的成本節省令團隊的生產力提升,意味着就算以相同的資源,亦有望為未來的生意額帶來上升空間。最後,鑒於與過往文本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幾乎一概全抄,抄下來的新文本理論上就能保證與上年度或季度的用字和風格一致。
眾所周知,文字工作是經歷撰寫、校對、編輯、修飾的多重工序,而「抄舊作新」只涉及複製和貼上,實際上是無法跟改善文字工作沾上半點關係。雖然「抄舊作新」能讓翻譯員快速完成初稿,但同時亦隱藏着將舊有文件中的錯漏一併抄進新文本的潛在風險。這個問題不難解決,只需投資足夠的時間和心力在定稿前仔細謹慎校對和審閱即可。可是現實歸現實,在非常繁忙的年報期,同一星期內多本年報需要定稿,萬一在煞科當下才發現,之前「抄舊作新」的部份錯漏百出,公司真的有充裕的時間和人力將所有「抄舊作新」的部份逐一仔細校對、審閱、修改嗎?最嚴重的情況是,還未有時間進一步校對審閱,但複製下來的錯漏就已被客戶發現了,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!
再者,每份翻譯都講求一致性,「抄舊作新」的部份經常在沒有仔細審閱的情況下就抄下去了,跟新譯文在用字和風格上可能欠缺違和感亦是意料中事。於年報期,準確度絕對是翻譯員首要的焦點,大家還有閒情和餘力處理用字和風格上的協調嗎?反思一下,對於正常的文字工作過程,用字和風格不是早應在撰稿時就需要注意的嗎?「抄舊作新」的確可減省翻譯前期投放的時間,但在後期須付出的額外努力無法避免。
權衡輕重,「抄舊作新」只是翻譯員無可奈何的解決方案,這可能是埋藏多時的計時炸彈,一旦被客戶或監管機構發現抄下來的錯漏,危機隨時會連帶過往的文本一併連環爆發。要真正在節省時間和確保翻譯質量方面兩者兼得,相比「抄舊作新」,現今也許只有翻譯記憶庫加上人工智能翻譯軟件,才能帶來最大的成效!